据统计,在现代化学工业中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%,在炼油厂中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%左右,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。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,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,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%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石化、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,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,但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,导致换热器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,巨大的供给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。
(1)品牌集中
目前国内家用空调两器市场品牌集中度相当高,做得比较成熟的主要有江苏常发和浙江康盛两家企业。其中,常发公司主导产品是“常发”牌冰箱、空调用蒸发器及冷凝器。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,常发已经拥有1300多个品种的蒸发器及冷凝器,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多套。康盛则拥有冷柜和空调用冷凝器、蒸发器等各种换热器产品,康盛现在各类蒸发器、冷凝器的年生产能力达5000余万件。
(2)积极拓展海外市场
从2007年开始,主要整机生产厂家已经开始换热器产品自供,这就使得专业生产换热器的企业不得不寻找其它销售市场。国内销售市场的再次收紧,更多的换热器企业将目标放在了海外市场。沈氏换热器销售总经理方彦说:“沈氏已经把市场开拓到国外,其中沈氏换热器主要出口到欧洲、美洲、非洲,而且每年出口额占到公司内部销售额的30%。”广州联合的阮工也表示:“广州联合的销售战略是全球销售,出口市场也占不少,主要洲和东南亚。”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几乎是换热器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市场转型。
(3)寻新原料望标准化
由于原材料成本高企,寻求新的替代原料,实现标准化量产成为很多换热器厂家转换成本、降低价格的重要手段。目前家用空调的换热器产品早已实现量化、标准化生产。据了解,由于铜的价格波动比较大,在家用空调中,也已开始了铜铝复合材料的使用,这样会降低生产成本,但对于整机产品的换热率而言行业内还是有很大的争议。
对于商用空调换热器产品的标准化,沈氏换热器的方总客观的总结套管式换热器劣势:“第一:套管式换热器没有实现标准化生产,导致换热器生产成本很高;其二,由于有套管,使得换热器产品本身结构有,决定其冷凝、蒸发效果不好,尤其是在大型系统中;第三:铜的占比太大。”而现在,沈氏为了克服套管上述缺点,已经开发了第二代换热器产品—管式换热器,管式换热器与套管换热器相比,耐寒防冻,同时克服了套管式换热器不能批量生产的特点,管式换热器能实现批量生产,价格也相对低廉。由于管式换热器还是新产品,还处于市场推广阶段,中小企业用的比较多,大企业还在推广,比如美的、格力等。方总还认为未来换热器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、小型化、高效替代铜产品。
2016年换热器行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,2020年实现由换热器生产大国迈入世界换热器强国的行列的奋斗目标,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做出贡献。产品精度、性能、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,重大装备配套换热器实现国产化: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同期圈外大公司水平,有一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;有3-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、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;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,有2-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界换热器销售额前10名;行业生产集中度达到80以上。
以上都将为换热器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未来,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: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如环保、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;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;对产品的个性化、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;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;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。